号声嘹亮,跨越时空的红色记忆:寻访新四军老兵沈国扬后人沈志富
作者: 孙静 蔡文钰 审核人: 吴晓静 文章来源: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5-03-14
激昂嘹亮的号角声,穿越岁月的长河,带着无尽的荣光,依旧在耳畔回响,令人热血沸腾。3月12日,纺织服装学院的师生们怀揣着崇敬与热忱,循着那悠扬绵长的号角声,来到了江苏盐城黄尖镇,寻访“新四军老兵沈国扬后人”沈志富老人,一同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感受红色精神的延续与传承。
还未抵达,远远便看到一位老人站在路口,笑容满面,挥手相迎。他正是我们今天寻访的主人公——沈国扬老前辈的儿子沈志富老人。跟随沈老的脚步,我们走进了这个满溢着光荣气息的家庭。整洁的小院,朴素的房屋,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这个家庭平凡中的伟大。
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志愿者代表徐淼庄重地向沈老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后辈的崇高敬意。淡雅的花朵映衬着沈老和蔼的笑容,他轻轻接过,眼中满是珍视。随后,他缓缓打开记忆的闸门,为我们讲述起父亲沈国扬的峥嵘岁月。
火战青春,用号角谱写英雄赞歌
“我父亲啊,十几岁就参军啦!”沈老骄傲地说道,眼神中闪烁着光芒。1931年,年仅16岁的沈国扬加入盐东县海防大队实业保安队,出身贫寒、目不识丁的他,在这里学会了吹响军号。“司号员是部队的‘喉舌’,在战场上至关重要。”为了确保号声不断,我的父亲常常冒着枪林弹雨,甚至躺在地上仰面吹号。他凭借手中的军号,一次次精准传递指令,激励着战士们冲锋陷阵,他跟随部队转战盐城南洋、合德、陈洋等地,参加了多次战斗,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
“一次战斗中,我父亲被日军打中了左腿,断了一条筋。组织让他多休养一段时间,但他不肯,在腿上撒上满满一大把盐巴之后脚步不停地又回到战场。”沈老如是回忆道。听到这里,一位同学非常吃惊地问道:“受了这么重的伤,也不多休养一下吗?”沈老自豪中带着敬佩点了点头,似在回忆父亲在给他讲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时的情景。
薪火相传,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沈国扬老前辈的革命斗争故事,在沈老操着一口盐城方言,“一言一划”的重复重点中渐渐讲完,大家默默抬头,不语地看着沈老,心中激起千层浪,久久难以平静,好似在他的面孔中看到了其父亲在战场英勇无畏吹响号角的画面。
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青马工程学员蔡文钰激动地说:“在这次采访后,我深刻地领悟到这些‘最可爱的人’的可爱之处,也更清晰地明白了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今后的团日活动中,我会将‘号角嘹亮’的故事,传播给更多的青年,让红色文化薪火永传,续写新的红色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他们正如一颗颗“征途上最亮的星”,永远照亮新时代青年成长的道路。今后,我院将以“红色笔记”品牌化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带领更多的青年志愿者铭记于心,始于足下,追寻照亮民族复兴征途上的星星,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